文库 >其他

鸿门宴人物形象对比分析报告

朋于晏2022-04-19原创

一、 关于项羽的形象。

1 、 自矜功伐, 自尊自大。 一听说刘邦“ 欲王关中” , 触犯了他的尊严, 所以决定进攻; 而在获悉刘邦“ 籍吏民, 封府库” 待他来处理之后, 使放弃了进攻打算。 他不把刘邦视为主要对手, 以为杀之无益, 而刘邦又注意维护他的尊严,使他动了“ 不忍” 之心” 。 自矜功伐而最后终于遭致失败, 就是项羽这一悲剧形象的实质。 正是从这一点上, 我们才说鸿门宴的斗争虽然是刘、 项斗争的开始,却已经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结局。

2 、 优柔寡断。 项羽虽然英勇善战, 骄横残暴, 却又有他优柔寡断的一面,耳朵根软, 容易轻信别人, 他听了曹无伤的告密, 马上大怒, 要出兵进击刘邦,因刘邦冒犯了自己的尊严; 而项伯一对他说刘邦的好话, 他竟又允许“ 善待” 刘邦。

3、 刚愎自用。 他自恃兵力强大, 骄傲轻敌, 没有足够的警惕心, 在刘邦一副委曲求全的可怜相面前, 他更加硬不起心肠, 丝毫听不进范增的进言, 对范增在席间杀死刘邦的企图迟迟不表态、 终于放刘邦安然离去。 他尽管能够称雄一时,但最终还是夺不到天下。

4 、 昏暗无谋, 敌友不分。 竟然十分愚蠢的出卖朋友, 绝敌营内应。 他傻乎乎地向对手泄露身在对方营垒愿意为自己充当间谍提供情报的曹无伤, 彻底断绝了对方人员投靠己方之路, 从而也切断了对方内部的重要情报来源。

5 、 意气用事, 麻木不仁。 运筹军事, 如同儿戏, 关键时候突然改变急击刘邦的决定, 缺乏战略头脑, 沛公逃席却安然受璧, 麻木不仁, 毫无政治军事斗争的敏锐性, 根本就看不到事情发生后所形成的极大潜在隐患。

6 、 不善用人, 养奸贻患。 在关键时刻不听范增计谋, 甚至后来竟然怀疑并撵走这位忠心辅弼自己的军师, 而对充当内奸的叔父反而言听计从, 竟然毫无怀疑, 一直重用。

二、 关于刘邦的形象。

1 、 审时度势, 能屈能伸。 刘邦本来是一个不事产业的无赖, 贪财好色。但是攻进咸阳之后, 却“ 财物无所取, 妇女无所幸” , 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他错误地采取了“ 距关, 毋内诸侯” 的策略, 导致与项羽产生冲突。 但是在张良的诘问下, 又能够虚心地承认错误, 接受意见。 项伯来报信, 他发现这个人很有利用价值, 就拼命地巴结他。 面对强敌, 他明智地没有采取硬拼的行动. 而是冒险前去向项羽谢罪。 到了项羽面前。 他更加是一副无辜被诬的样子, 而且极尽卑躬屈膝之能事, 结果竟逃过了这一大劫, 为日后的决战争取了时间。 司马迁本着“ 不虚美, 不隐恶” 的信史原则, 对本朝的开国皇帝刘邦的无赖嘴脸, 以及狡诈精明, 虚心, 能够审时度势, 能屈能伸的特点作了全面表现, 使这个人物形象十分丰满。

2、 坚决果断, 有奸必肃。 ①刘邦亲往鸿门谢罪, 是一个大胆的决策, 非此不足以阻止项羽进攻; “ 至军, 立诛杀曹无伤” ——从这些事都能看出的坚决果断。 ②发现曹无伤为内奸, 立即诛杀, 毫不手软。

3、 知人善用。 初见项伯, 即“ 兄事之” , “ 奉卮洒为寿” , “ 约为婚姻” ,可见他善于拉拢人, 为己所用。 对谋臣张良献策, 言听计从, 及时采纳。 谋臣能从容定计, 将士能见危受命。

三、 其他人物形象。

刘邦集团中的人物:①张良——足智多谋 ( 请项伯调停是他提出来, 樊哙是他找来, “ 留谢” 一事也处理得恰当。 ) ②樊哙——非凡勇敢而又粗中有细( 闯帐的动作; 入帐后怒目而不语; 借机面责项王; 主张不辞而别) 。项羽集团中的人物: ①范增——有远见卓识而刚愎自用 ( 断言刘邦“ 志不在小” ; 动员项庄击杀刘邦; 碎玉斗; 断言“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 ②项伯——看重情义, 而又易为假情义所盅惑。 ③陈平——当时已有心投奔刘邦 ( 奉召而放行) 。

四、 项刘性格简要对比

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 毫无远虑;

刘邦则在劣势下能忍辱负重, 善于保存自己。

项羽刚愎自用, 粗疏麻痹, 拙于应变;

刘邦则善于采纳意见, 心眼很多, 能随机应变。

项羽任人惟亲, 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 将士不能效其力;

刘邦则知人善任, 谋臣能从容定计, 将士能见危受命。 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

刘邦则有奸必肃, 又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

展开全部
下载文档到电脑,使用更方便
免费下载

广告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为您推荐

      今日热点